您好!欢迎来到法学专家网,我们竭诚为您提供卓越的法律服务!
 法学专家网  >  程序法  >  刑事诉讼  > 卞建林

卞建林

发布时间:2022-11-15 09:08:08  

卞建林,男,江苏泰兴人,1953年10月出生,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专业毕业,新中国第一位刑事诉讼法学博士,诉讼法学、证据法学博士研究生导师。

现任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名誉院长,国家2011计划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深圳大学特聘教授,山东大学兼职讲席教授。 

兼任中国法学会常务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会长,中国检察学研究会副会长。 

担任最高人民法院案例指导委员会委员、最高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最高人民检察院“百千万”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带教导师、公安部特约监督员、国家监察委员会首届特约监察员等、深圳市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一、人物经历

1979年9月至1983年7月在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系学习,获法学学士学位; 

1983年9月至1986年7月在中国政法大学刑事诉讼法学专业学习,获法学硕士学位,毕业后留校在中国法制研究所从事专职研究工作;

自1987年9月起在中国政法大学攻读诉讼法学专业博士学位,1991年获得博士学位(注:为中国第一位诉讼法学博士);

1993年8月至1994年8月在美国纽约大学法学院作访问学者;

1999年8月至2000年8月在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作高级访问学者;

1992年被评为副教授,1997年7月被评为教授;

1999年8月至2000年8月在哈佛大学法学院、耶鲁大学法学院作高级访问学者。 

2000年5月被聘为刑事诉讼法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

同时是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国家检察官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大学华侨大学苏州大学等校兼职或特聘教授。

2018年12月,国家监察委员会聘请卞建林为第一届特约监察员。

二、主要成就

主要著作

1.《刑事起诉制度的理论与实践》(独著),中国检察出版社1993年6月版;

2.《联合国刑事司法准则与中国刑事法制》(副主编),法律出版社1998年11月版;

3.《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改建议稿与论证》(参著),中国方正出版社1999修订版;

4.《刑事诉讼的现代化》(独著),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年6月版;

5.《联合国刑事司法准则撮要》(合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3年9月版;

6.《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证据法专家拟制稿(条文、释义与论证)》(副主编),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1月版;

7.《刑事证明理论》(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版;

8.《〈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修改专家意见稿》(主编),中国检察出版社2006年8月版;

9.《刑事正当程序研究》(主编),中国检察出版社2006年9月版;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再修改专家建议稿与论证》(参著),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年9月版;

11.《传媒与司法》(合著),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版;

12.《中国刑事司法改革探索——以联合国刑事司法准则为参照》(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版;

13.《论检察》(独著),中国检察出版社2013年07月版

14.《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7年07月版

15.《新刑事诉讼法实施问题研究》(合著)中国法制出版社2017年12月版

16.《司法规律研究》(合著),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9年05月版  

教材

1.《刑事诉讼法学》(主编),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2.《证据法学》(主编),高等政法院校法学规划教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修订版;

3.《外国刑事诉讼法》(合著,第一作者),21世纪高等教育法学教材,人民法院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4.《证据法学案例教程》(主编),高等教育法学专业案例教材,知识产权出版社2003年版;

5.《证据法学》(主编),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6.《证据法学》(修订二版)(主编),高等政法院校规划教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修订2版;

7.《证据法学》(第三版)(主编),高等政法院校规划教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8.《刑事诉讼法专题研究》(合著,第一作者),法学高等教育研究生教学用书,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9.《刑事诉讼法学》(主编),中国政法大学精品系列教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10.《外国刑事诉讼法》(主编),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立项项目,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11.《刑事诉讼法学》(第三版),中国政法大学精品系列教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12.《证据法学》,全国高等学校法学专业核心课程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年版;

13.《证据法学》(第四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  

译著

1.《美国联邦刑事诉讼规则和证据规则》,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2.《加拿大刑事法典》,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3.《刑事诉讼法(美国法律文库系列)》,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版。 

论文

约250篇,主要如下:

1.《论健全我国刑事回避制度》,载《法学研究》1987年第5期;

2.《论起诉监督》,载《中国法学》1991年第3期;

3.《直接言词原则与庭审方式改革》,载《中国法学》1995年第6期;

4.《论诉讼证明的相对性》,载《中国法学》2001年第2期;

5.《从我国刑事法庭设置看刑事审判构造的完善》,载《法学研究》2004年第3期;

6.《“证据法的基础理论”笔谈》,载《法学研究》2004年第6期;

7.《迈向理性的刑事诉讼法学》,载《中国法学》2007年第2期;

8.《行进中的中国刑事诉讼法学:关键词展开》,载《中国法学》2008年第2期;

9.《我国刑事强制措施的功能回归与制度完善》,载《中国法学》2011年第6期。

10.《论国家对自诉的规制和干预》,载《政法论坛》1993年第3期;

11.《刑事诉讼法学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载《法学家》1996年第2期;

12.《起诉制度的重大变革》,载《中外法学》1996年第3期;

13.《公诉审查制度研究》,载《政法论坛》1998年第3期;

14.《关于建立我国证据规则的思考》,《法商研究》1999年第3期;

15.《英国对沉默权的限制》,载《比较法研究》1999年6月版;

16.《媒体监督与司法公正》,载《政法论坛》2000年第6期;

17.《个案监督研究——兼论人大审判监督的合理取向》,载《政法论坛》2002年第3期;

18.《如何看待被告人有罪答辩——辩诉交易的一点启示》,载《政法论坛》2002年第6期;

19.《刑事证明主体新论——基于证明责任的分析》,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03年第1期;

20.《诉审关系论辩——兼论对诉审关系异化的程序性抑制》,载《环球法律评论》2006年第5期;

21.《刑事诉讼制度改革论要》,载《法学》2008年第6期;

22.《构建刑事和解的中国模式——以刑事谅解为基础》,载《政法论坛》2008年第6期;

23.《我国司法权威的缺失与树立》,载《法学论坛》2010年第1期。

24.《铸证据基石,促司法公正》,载《法学杂志》2010年第7期。

25.《检察机关排除非法证据的规范——基于预防和排除的双重视角》,载《政治与法律》2011年第6期。

26.《中国特色刑事诉讼制度的重大发展》,载《法学杂志》2012年第5期。

27.《论我国审前羁押制度的完善》,《法学家》2012年第3期。

28.《司法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地位和作用》,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14年第5期。

29.《论刑事诉讼中检察机关的职权配置》,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15年第1期。

30.《启动刑事审判监督程序的困境与出路》,载《法学》2016年第4期。

31.《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新发展》,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17年第4期。

32.《监察机关办案程序初探》,《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7年第6期。

33.《认罪认罚从宽与台湾地区刑事协商之比较研究》,载《法学杂志》2018年第5期。

34.《职权主义诉讼模式中的认罪认罚从宽——以中德刑事司法理论与实践为线索》,载《比较法研究》2018年第3期。

35.《刑事检察制度改革实证研究》,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18年第6期。

36.《刑事诉讼模式的演化与流变——以海峡两岸刑事司法改革为线索》,载《政法论坛》2019年第1期。

37.《配合与制约:监察调查与刑事诉讼的衔接》,载《法商研究》2019年第1期。

38.《论监察法与刑事诉讼法衔接中录音录像制度》,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19年第3期。

39.《检察机关侦查权的部分保留及其规范运行——以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与<刑事诉讼法>修改为背景》,载《现代法学》2020年第2期。

40.《论刑事诉讼法的修法技术——由2018年<刑事诉讼法>再修改展开》,载《法学》2020年第6期。

41.《职务犯罪监检管辖之分工与衔接》,载《法学评论》2021年第5期。

42.《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司法改革理论要义》,载《法商研究》2022年第1期。 

三、学术观点

1.健全中国刑事诉讼法治,进行刑事司法制度改革研究,借鉴国外经验,贯彻联合国刑事司法准则与国际人权标准;

2.主张维护社会公益与保障个人权利相均衡、秩序与自由相均衡,这是实现诉讼民主和司法改革的基本理念;主张凸显诉讼程序的独立价值、保障程序合法、完善程序制裁措施,这是弘扬程序法治理念的重要内容;

3.在我国刑事诉讼中明确无罪推定原则,赋予犯罪嫌疑人、刑事被告人沉默权,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证据,确立全面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同时确立一事不再理原则,以更好地实现控辩双方的平等对抗,保证程序正当、实现司法正义;

4.主张司法独立,改革审判组织,加强法官对审判前程序合法性的司法审查;改革现行法庭设置与庭审方式,强化辩护律师在诉讼中的抗辩作用,保障被告人的合法权利;

5.建议充分发挥微罪不起诉和简易审判程序的作用,实现刑事诉讼的效益价值,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探索刑事和解、调解等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6.主张重新建立诉讼证明的理论体系,认为在诉讼领域,证明是指国家公诉机关和诉讼当事人在法庭审理中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向审判机关提出证据,运用证据阐明系争事实,论证诉讼主张的活动;由于认识能力的相对性和诉讼证明的特殊性,人们对案件事实的认识不可能达到与客观存在的事实完全一致、绝对真实的程度。基于诉讼证明的相对性原理,我国刑事诉讼中的定罪判决,其主观标准可以概括为“法官内心确信无疑”,其客观标准则为“最大限度地符合或接近案件客观事实”。

四、社会任职

2018年12月,国家监察委员会聘请卞建林为第一届特约监察员。 

五、任免信息

2020年11月9日,经中国法学会有关专业委员会等部门推荐并征求本人同意,决定聘任卞建林为最高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聘期为五年。


法学专家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0044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