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法学专家网,我们竭诚为您提供卓越的法律服务!
 法学专家网 > 民商案件 > 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风险有哪些,该如何防控

信息来源:华律网  文章编辑:zm  发布时间:2021-11-29 10:32:45  

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突破了传统的实物抵押担保模式,为缓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开辟了一条新途径。但是,由于知识产权具有无形性、地域性和时间性的特征,在贷款业务操作中面临着估值风险、贬值风险、处置变现风险等诸多风险隐患,致使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拓展举步维艰。时至今日,许多银行仍未涉足这一新型贷款领域。

一、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风险

(一)估值风险

知识产权因客体的非物质性,及其产生过程的独特性、唯一性,使其价值只有通过评估才能确定。然而,目前我国知识产权评估尚未形成系统化、规范化的体系,价值评估的随意性较大。2001年财政部颁布的《资产评估准则——无形资产》和2007年修定的《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虽然规定了无形资产评估的总体标准,但操作性较差,且对于特性差异显著的专利技术、商标版权等各类知识产权没有制定单独的评估操作细则,缺乏具体的量化标准,评估过程中带有很大的随意性。根据《资产评估准则——无形资产》的规定,无形资产的评估方法主要包括重置成本法、收益法和市场法三种,由于三种方法的依据不同,评估结果的差异性也较大。

(二)贬值风险

虽然法律规定知识产权有一定的保护期,如商标权保护期为10年,专利权为20年,著作权为50年,但由于知识产权的经济价值具有不稳定性,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变化,一项知识产权很可能在法律保护期满前其经济价值已发生较大减值,甚至完全丧失原本经济价值,这一特点对专利权而言尤为明显。对于知识产权这种因自身特性而产生的风险,商业银行往往难以有效防控。

(三)处置变现风险

与传统的不动产抵押相比,知识产权的流动性较差,因而处置起来相对困难。特别是在现阶段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普遍不高、知识产权交易市场狭小的情况下,知识产权的流转范围和交易对象相对有限,且拍卖、转让、诉讼及执行的交易成本较高,处置尤为困难。一旦企业出现经营困难,无力按期偿还贷款,商业银行难以像处置有形资产那样,迅速通过拍卖、转让等方式收回资金。

(四)法律风险

知识产权的专业性较强,在有效性审查、质押登记、风险资产处置等各个环节均有可能出现法律纠纷。我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目前尚不健全,商标专用权和专利本身存在较大的权利不稳定性,权利人的权属与权益的不确定性可能导致权属争议,进而会威胁银行贷款安全。

二、防控风险

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作为一个新兴的贷款产品,其生命力十分脆弱,一旦银行操作失误,贷款不能按期收回,出现风险损失,这项贷款业务很可能被立即“叫停”。所以,如何有效防控风险是确保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顺利拓展的关键。

一是严格制定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准入条件。要求作为质押物的知识产权必须产权明晰,可以办理质押登记,按照国家规定可上市交易,且易于变现。其中,专利权至少已实施2年,专利权有效并具有盈利能力;商标已经用于产品或服务,商标合法有效且使用期限至少在2年以上。

二是合理确定贷款质押率。由于知识产权的处置成本较高,处置价格与评估价值往往相差较大,因而贷款质押率不宜过高。根据国际经验,贷款质押率应控制在发明专利≤25%,实用新型专利≤15%,驰名商标≤30%,普通商标≤20%。

三是合理确定贷款期限。科技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变化,使知识产权的贬值风险较大,因而贷款期限不宜过长,应以一年期为主,最长不得超过3年。

四是严格核查资产评估机构采用的评估方法和标准是否合理、评估价值与市场价值是否相近,以确保价值评估的准确性。

五是加强贷后跟踪管理。一旦发现出质人转让或许可他人使用知识产权,或知识产权价值明显下降而可能损害银行利益时,贷款银行必须及时采取相应的资产保全措施。

六是充分利用银行内部法律事务部门的专业力量控制法律风险。要认真研究知识产权相关法律和民法典律制度,增强法律事务部门的专业能力。在贷前调查、贷中审查以及贷后管理阶段,法律事务部门要做到对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的全程跟踪,动态关注所质押知识产权的权利状态,避免由于权属不明、权利状态变更等引发法律风险。



注:本文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法学专家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0044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