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法学专家网!  注册申请免费代理诉讼案件 登录 |
宪法学 立法法 区域法 物权法 合同法 婚姻继承 刑事法律 犯罪法学 监狱管理 仲裁法 土地法 国际公法
组织法 财税法 证据法 竞争法 保险法 知识产权 行政处罚 行政复议 国家赔偿 环保法 社保法 国际私法
法理学 金融法 侵权法 公司法 破产法 外国刑法 民事诉讼 刑事诉讼 行政诉讼 劳动法 法制史 国际经济

专家档案

首页->法理学->>法理学

强世功

工作简历: 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部副部长,法学院教授、副院长。中国著名民族问题专家、法学家。

强世功,1967年11月11日出生,陕西榆林人。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部副部长,法学院教授、副院长。中国著名民族问题专家、法学家。主要研究方向为法理学、法律社会学、宪法学。著有《法制与治理:国家转型的法律》、《法律人的城邦》、《法律的现代性剧场:哈特富勒论战研究》、《超越法学的视界》、《立法者的法理学》等,译著有《美国宪法的高级法背景》等。 

一、人物经历

1990年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本科,1996年北京大学法学院硕士,1999年

北京大学法学院博士。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2001-2002);借调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研究部工作(2004-2007)。 2009年11月起任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部副部长(挂职)。2011年7 月1 日起被聘为重庆大学兼职教授。 

二、所授课程

法学原理、法理学、法律社会学、法学经典著作选读、宪法学等

三、专著

1、《调解、法制与现代性:中国调解制度研究》(编),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

2、《法制与治理:国家转型的法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

3、《法律人的城邦》,上海三联书店,2003年。

4、《法律的现代性剧场:哈特富勒论战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

5、《超越法学的视界》,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6、《立法者的法理学》,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年

7、《中国香港》,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0年

四、论文

1、2012年,中国宪政模式?——巴克尔对中国“单一政党宪政国”体制的研究

2、2010年,“当代‘和谐世界之路’:来自中非关系的视角”,《中国经济》,2010年1期

3、Written and Unwritten Constitutional Governance, Modern China, 2010,No.1

4、2009 “香港政制发展之谜”(下),《读书》,

5、2009 “民主,如何是好”,《读书》,第5期;

6、“司法主权之争”,《清华法学》,第5期;

7、“碳政治:新型国际政治与中国的应对之道”,《中国经济》,第9期。

8、“不成文宪法:英国宪法学传统的启示”,《读书》,第11期。

9、“中国宪法中的不成文宪法”,《开放时代》,2009年第12期

10、2008a “言论自由与公民宗教”,《清华法学》,第1期

11、2008b “九龙城寨与香港大学”,《读书》,第3期

12、2008c “国家主席的演变”,《开放时代》,第1期。

13、2008d “主权:政治的智慧与意志”,《读书》,2008年第4期

14、“在大陆眺望海洋”,《读书》,第5期

15、“一国两制的由来”,《读书》,第6期

16、“一国之迷:country vs. state”,《读书》,第7期

17、“一国之迷:中国 vs. 帝国”,《读书》,第8期

18、“基本法之谜”,《读书》,第9期

19、“政制发展之迷(上)”,《读书》第10期

20、“政制发展之迷(中)”,《读书》,第12期

21、2007a “美国心灵的痛”,《文景》,第6期

22、2007b “文本、结构与立法原意:人大释法的技艺”,《中国社会科学》,第4期

23、2007c “和平革命下的司法管辖权之争”,《中外法学》,第6期。

24、2007d “国家主权与公民伦理”,《读书》,第1期

25、2007e “行政吸纳政治的反思”, 《读书》,第9期

26、2007f “隐秘的忧伤”,《读书》,第10期

27、2007g “帝国的技艺”,《读书》,第11期

28、2007h “在大陆思考海洋”,《读书》,第12期

29、2007i Textualism, Structuring Reading and Originalism,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30、2006a, “自然权力与领土主权”,《公民与宪法》,“思想与社会”第三辑;上海三联出版社。

31、2006b, 宪法至上与政治权威,《文景》,第2期。

32、2006c,“联邦主权与州主权的迷思”,《中国法学》,第4期。

33、2005a,“迈向立法者的法理学”,《中国社会科学》,第1期。

34、2005b, “宪法案件及宪法的保卫”,《视角》,第5卷,第1期。

35、2005c, “大国崛起与文明复兴”,《开放时代》,第5期。

36、2005, Towards Legislater’s Jurisprudence,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37、2004a,Political Ideals and Guidelines of Democratic Election in China,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Vol. xxi, No. 1.

38、2004b,“中国选举制度的问题与出路”(与蔡定剑合作),《战略与管理》,第2期。

39、2004c,“谁来保卫宪法:图示耐特的“大众宪法”思想述评”,《南大法律评论》,春季号。

40、2004d,“政治与哲学:甘阳和刘小枫对斯特劳斯的两种解读”(笔名:水亦栎),《开放时代》,第4期。

41、2004e,“技术政治与公民政治”,载许纪霖(编):《公民权与公共性》,上海人民出版社。

42、2004f,“基本权利的宪法解释”,《思想与社会》第七辑,上海人民出版社。

43、2004g,“案件监督与行为监督:从共和政体看个案监督”(与罗玥合作),《洪范法律评论》,第2辑;

44、2004h, “司法审查的迷雾”,《环球法律评论》,冬季号;

45、2004i, “图示耐特与大众司法”,《读书》,第11期;

46、2004j, The End of Legal Transplantation,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Vol. xxi, No. 4.

47、2003a,“宪法司法化的悖论:兼论法学家在推动宪政中的困境”,《中国社会科学》,第2期,页18-28。

48、2003b,“宪法司法化的‘误区’:从‘宪法司法化’的话语悖论看国家转型的宪政悖论”,载梁治平(编):《法制 在中国:制度、话语与实践》,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49、2003c,“民主制度下的自由实践:读《苏格拉底之死》”,《二十一世纪》,第2期。

50、2003d, “司法独立与最高法院的权威”(与麦德福合作),《读书》,第5期。

51、2003e, “司法审查与法治”(与麦德福合作),《读书》,第8期。

52、2003f,“文化、功能与治理:中国调解研究的几个范式”,《清华法学》,第3期。

53、2003g,“激情与利益:被误解的关系”,《二十一世纪》, 第4期(总78期)。

54、2003h,“谁来解释宪法?”《中外法学》,第5期。

55、2003. “十六大之后的治理危机与政治改革”,《明报月刊》,2003年第一期

56、2003, “法学院的守护神”,《书城》,2003年第12期

57、2003.“国家与社会的互动”,《明报月刊》2003年11期。

58、2003, “宪法:与其修改,不如实施”,《21世纪经济报道

59、2002a,“惩罚与法治:中国的刑事实践法律社会研究(1976-1982)”(下) 《刑事法评论》(陈兴良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0卷。

60、2002.12.4,“宪政的道路——纪念中国人民共和国颁布20周年”,《21世纪经济报道》

61、2001a,“权力、技术与反抗:重读《一九八四》”,《二十一世纪》(香港),2001第5期。

62、2001b,“惩罚与法治:中国的刑事实践法律社会研究(1976-1982)”(上) 《刑事法评论》(陈兴良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9卷。

63、2001d,“科斯定理与陕北故事”,《读书》,第8期。

64、2001e,“法律共同体宣言”,《中外法学》,第3期。

65、2001f,“评《中国法律教育之路》(贺卫方编)”,《中国学术》,总第5辑。

66、2001.6-7,“中国法制现代化进程中问题”(与苏力的对话),《21世纪经济报道》

67、2001.3.16, “WTO 与中国的司法改革”,《人民法院报》

68、2001.2.12, “中国据判例法制度有多远”,《21世纪经济报道》

69、2000a,“权力的组织网络与法律的治理化:中国法律新传统的形成”,《北大法律评论》,2000年第3卷第6辑。

70、2000a,“笼中鸟:法律制度还是法律理论:评Bird in a Cage: Legal Reform in post-mao China”,《中外法学》,第3期。

71、2000b,“法制观念与国家治理的转型:中国的刑事实践(1976-1982)”,《战略与管理》,第4期。

72、2000.8.31, “转型时期的法律与道德”,《北京青年报》

73、2000.7.30, “转型社会中法官的作用”,《法制日报》

74、2000.4.30, “专业化与法律共同体”,《法制日报》

75、2000.4.23, “司法仪式与法官的尊严”,《法制日报》

76、1998,“‘法律不入之地’的民事调解——一起依法收贷案的再分析”,

77、《比较法研究》(北京),第3期。收入张静(编):《国家与社会》,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

78、1998,“市民社会及其问题——评《国家与社会》”,《中国书评》(香港),第3期。

79、1998,“转型社会中的法律、认同与权力技术”,《中国书评》(香港),第4期。

80、1998,“暗夜的穿越者——《法治及其本土资源》的解读”,载贺照田(编):《学术思想评论》,第3期。收入胡旭晟(编):《湘江法律评论》,1999年,第3卷。

81、1998,“双重结构化下的法律解释”(与赵晓力合作),载梁治平(编):《法律解释问题》,北京:法律出版社。

82、1998,“‘法律’是如何实践的——一起民事调解案的分析”载王铭铭、王斯福(编):《乡村社会的公正、秩序与权威》,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83、1997,“民族国家、宪政与法律移植:晚清国家转型中的合法性重建”,《战略与管理》(北京),第 6期。页95-104。

84、1997,“乡村社会的司法实践:知识、技术与权力”,《战略与管理》,第4期。

85、1996,“安提戈涅、窦娥与鲍西亚:文学中的法律——女权主义视角及其批评”,《比较法研究》(北京),第2期。

86、1995,“‘公的法律’与‘私的法’——《罗马法史》的一点启示”,《中国书评》(香港),第5期。

87、1994,“法理学视野里的公平与效率”,《中国法学》(北京),第4期。

88、1991,“比较法、文化与文明”,《法律科学》(西安),第5期。

五、译著

1、考文:《美国宪法的高级法背景》,三联书店,1997年。

2、亨金(等):《美国宪法的域外影响》(合译),三联书店,1997年。

3、千叶正士:《法律多元》(合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

“中国宪政发展”(“中国-欧盟法律与司法合作项目”),课题负责人。

分享到: 更多

联系专家

13681086635
1056606199
1056606199
扫一扫加微信
1056606199